1. 首页 > 手游资讯

原神里的长矛武器 原神长矛锻造那个好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4-02
摘要:一、原神钺矛属性介绍钺矛适合谁用以及怎么获得沉重·对普通攻击命中的敌人造成(160%/200%/240%/280%/320%)攻击力的额外伤害。该效果每10秒只能触发一次。长矛在任何武人手里皆有相当的威力,这,原神里的长矛武器 原神长矛锻造那个好

 

一、原神钺矛属性说明钺矛适合谁用以及如何获取

沉重·对普通攻击命中的敌人造成(160%/200%/240%/280%/320%)攻击力的额外伤害。该效果每10秒只能触发一次。

长矛在任何武人手里皆有等于的威力,这是由于「一寸长,一寸强」的道理。

在长矛上增加斧刃,虽然笨重,但也增添了劈砍的功用,更加适宜复杂环境。

这种长兵多为擅长武艺的力士所青睐,也正是千岩军军官荣誉和勇武的象征。

虽说璃月港的今天天下太平,但在大街小巷,依然可见手持钺矛的勇士身影。

千岩军的领队总是勇往直前,在队伍中充当险地的前锋和盾牌。

护卫他们的不仅有忠诚的战友,更有多年演习不辍的精熟武艺。

对于任何敢于靠近的敌人,第一线挥舞着钺矛的军官格外要命,

而在坚如磐岩的士兵阵列中间,他们正是千岩之阵的真正核心。

这把武器初始攻击力为3星武器顶尖的40点,那其后期面板也是3星顶尖。

60/60仅仅相差70/70的鱼刀10点。特效100%普攻触发,特别适合副c香菱招出锅巴时顺带戳一下。CD10秒,可循环提高一定的输出。

二、原神抽壹个满命五星几许钱

原神进行1次抽卡消耗160原石,也就是16块钱的样子。10连抽,也就是1600原石,也就是160块钱。放在同类型的游戏中算不上特别实惠也完全说不上很贵。

游戏中的大保底需要180抽才可以必定获取自己想要的人物,武器池子则有点不一样,有着多个五星武器,按九十抽一次保底,就是二百七十抽必定出自己想要的武器。

游戏分小保底和大保底,90抽小保底必出五星但不一定是up,180抽大保底必定是当期up,当出了五星人物后从头开始计数,也就是最多180抽就能抽出当期up人物。

1、大保底意思:同壹个池子连续抽取180抽,必中当期UP五星人物。

2、小保底意思:在池子中连续抽取90抽,必中随机五星人物。

武器池小保底则为80抽(必定获取五星武器)50的几率抽到当前up的武器。大保底则为160抽,必定获取当前up的武器。

神相遇之缘用来抽标准池,纠缠之缘用来抽限时Up卡池,两者都需要消耗160原石进行购买。同时原神的限时Up池又分为人物池和武器池,两者的保底算法是不一样的。小保底需要消耗14400原石;大保底需要消耗28800原石。

原神中一共有三把隐藏武器。第一把武器—忍冬之果,它是特别容易获取的,但它的获取就相对考验大家的耐心和坚持了,并不需要大家做任何任务。第二把武器—龙脊长矛,想要获取这把武器就需要做壹个腐蚀之牙的支线任务才可以,不过很多人拿差点这个任务,不了解怎样获取。

第三把武器—雪葬的星银,它三把武器当中最难获取的,想要得到这个武器的玩家需要费一番功夫了,需要找到很多物品才可以打开密室,得到武器。

原神的制作特别精良,画风也是深受玩家的喜爱,还和我国传统文化—戏曲结合了起来,其中的人物例如可莉,云谨更是在网络平台上大火,最近原神这个游戏更火到了海外,是一波特别杰出的文化输出,如果有对原神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玩一下,一个不错的游戏。

原神危危岛的传送点其实一个机关,只有破解这个机关才能开始传送点。点亮危危岛上的传送机关,首先需要分别准备冰元素、风元素、火元素、水元素,准备好这四种元素后,便开始调整机关装置,机关装置调整好之后,走到水元素机关前,拿出背包里的彩虹弹发射,随后开始打风精灵,最后把得到的风精灵用传送杖放到天上去就可以点亮传送点了。

三、原神 原神云堇如何样

云堇在90级时的生活值为10657,基础攻击力为191。虽然突破后提高的是元素充能效率,但这并不算出众。作为四星辅助人物,这样的数值在可接受范围内。

突破材料包括琉璃百合和不详的面具,前者可通过打丘丘人获取,后者需要提前采集。云堇开局自带50%爆伤属性,这一点颇为意外。

普通攻击表现为连续五段的长矛攻击,天赋十级时重击倍率达到240.55%,倍率等于不错。

元素战技采用长按和点按玩法。长按形成护盾,吸收量和云堇最大生活值相关,且对全部元素伤害有150%的吸收量。这个护盾为一次性效果,类似于行秋的减伤加治疗机制。

被动天赋中规中矩,包括祖传烹饪技能和元素战技的弹反机制。增加防御力的效果需视队伍情况而定。

命座方面,一命降低元素战技CD,二命增加元素爆发的增伤效果,三命和五命提高天赋等级,四命结晶时增加防御力,六命提高攻速。六命被称为“高兴命座”,但具体效果尚需观察。

在提瓦特大陆,玩家可以成为神,寻觅广袤全球,寻找七神,和同伴对抗强敌,寻找失散血亲。《原神》推出新人物阿蕾奇诺、新活动主题「荒泷生活摇滚虹色大巡回」等,并更新了传说任务和新武器「赤月之形」。新区域包括诺思托伊区、旧日之海和拜达港,玩家将在这里展开新的冒险。

四、神话故事

1、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,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,也是慢慢进步形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季祭日,秋季祭月的礼制,早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词的记载。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,在中秋时节,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,观赏祭拜,寄托情怀,这种风俗就这样传到民间,形成壹个传统的活动主题,一直到了唐代,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大众重视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,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和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其中一个。

2、中秋节的传说是特别丰盛的,嫦娥奔月,吴刚伐桂,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。

3、相传,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,晒得庄稼枯死,民不聊生,壹个名叫后羿的英雄,力大无穷,他同情受苦的百姓,登上昆仑山顶,运足神力,拉开神弓,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,并严令最后壹个太阳按时起落,为民造福。

4、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,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。

5、一天,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,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,便给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。服下此药,能即刻升天成仙。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。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,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,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。

6、三天后,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,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,留了下来。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,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了解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,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,转身打开百宝匣,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药,身子立时飘离地面、冲出窗口,给天上飞去。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,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

7、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。后羿既惊又怒,抽剑去杀恶徒,蓬蒙早逃走了,后羿气得捶胸顿足,悲痛欲绝,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,这时他惊奇地发现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,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。他拼命朝月亮追去,可是他追三步,月亮退三步,他退三步,月亮进三步,无论如何也追差点跟前。

8、后羿无计可施,又思念妻子,只好派人到嫦娥关注着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。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,给美德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

9、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

10、关于中秋节还有壹个传说: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边有壹个人常在砍伐它,然而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。几千年来,就这样随砍随合,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。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,是汉朝西河人,曾跟随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然而他犯了错误,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,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,以示惩处。李白诗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”的记载。

11、中秋传说之三——朱元璋和月饼起义

12、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。当时,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,纷纷起义抗元。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。但朝庭官兵搜查的特别严密,传递消息特别困难。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,命令属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,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。到了起义的那天,各路义军一齐响应,起义军如星火燎原。

13、很快,徐达就攻下元大都,起义成功了。消息传来,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,在马上来临的中秋节,让全体将士和民同乐,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“月饼”,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。此后,“月饼”制作越发精细,品种更多,大者如圆盘,成为馈赠的佳品。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14、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,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也称仲秋节、团圆节、八月节等,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,也流行于朝鲜、日本和越南等邻国。由于秋季的七、八、九三个月(指农历),八月居中,而八月的三十天中,又是十五居中,因此称之为中秋节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,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,故又称团圆节。

15、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、拜月之俗。《礼记》中载有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以朝,夕月以夕。”这里的“夕月”就是拜月的意思。两汉时已具雏形,唐时,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,并定为中秋节。欧阳詹(公元785~约827年)于《长安玩月诗序》云:“八月于秋。季始孟终;十五于夜,又月云中。稽于天道,则寒暑均,取于月数,则蟾魂圆,故曰中秋。”

16、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大众常用“月圆”、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

18、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风俗,月饼象征着团圆。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。苏东坡有诗写道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,清朝杨光辅写道:“月饼饱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。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。

19、通常有许多人讲,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。据史书记载:“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,遂奔月为月精。”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,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。李白为此颇为伤感,写有诗句:“白兔捣药秋复春,女亘娥孤栖和谁邻?”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,但也耐不住寂寞,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,返回到人间和夫君团聚,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。后世人每逢中秋,既想登月和嫦娥一聚,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。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,祈求“男则愿早步蟾宫,高攀仙桂……女则愿貌似嫦娥,圆如皓月。”年复一年,大众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。

20、有人则认为,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。唐代《开元遗事》一书中记载:中秋夜,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,游到兴处,二人径自登入月宫,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《霓裳羽衣曲》,后来补充完整,成为传世之作。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,每年到此时刻,必要赏月一番。百姓也来效仿,月圆之时欢聚一堂,享受人间美景。久而久之,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。

21、而有人提出,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。在元朝末年,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,在中秋季节,把写有“杀鞑子、灭元朝;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”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。到了八月十五日晚,家家户户齐动手,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。后来,每逢中秋节,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。

22、另外有人提出,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。“秋”字的解释是:“庄稼成熟曰秋”。八月中秋,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,农民为了庆祝丰收,表达喜悦的心情,就以“中秋”这天作为节日。“中秋”就是秋季中间的意思,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壹个月,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。

23、《周礼》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,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,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。汉代有“秋节”,时刻是在立秋的那一天,也不是八月十五,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,也没有中秋节,但唐诗中已出现了“中秋月”。“八月中秋月正圆,送君吟上木兰船”(韦庄《送李秀才归荆溪》)。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,他在《梦梁录》一书中说:“八月十五日中秋节,此日三秋临半,故谓之‘中秋’。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,又谓之‘月夕’。”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(今杭州)赏月逛夜市的盛况。

24、中秋节是我国壹个古老、传统的节日。每当此时,合家团聚,其乐融融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,其说法很多,且又多有趣味。

25、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风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

26、根据史籍的记载,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

27、通常有许多人讲,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。据史书记载:“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,遂奔月为月精。”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,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。李白为此颇为伤感,写有诗句:“白兔捣药秋复春,女亘娥孤栖和谁邻?”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,但也耐不住寂寞,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,返回到人间和夫君团聚,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。后世人每逢中秋,既想登月和嫦娥一聚,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。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,祈求“男则愿早步蟾宫,高攀仙桂......女则愿貌似嫦娥,圆如皓月。”年复一年,大众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。

28、到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和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记载。

29、有人则认为,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。唐代《开元遗事》一书中记载:中秋夜,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,游到兴处,二人径自登入月宫,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《霓裳羽衣曲》,后来补充完整,成为传世之作。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,每年到此时刻,必要赏月一番。百姓也来效仿,月圆之时欢聚一堂,享受人间美景。久而久之,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。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

30、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南宋时,民间以月饼相赠,取团圆之义。晚上,有赏月、游湖等活动主题。

31、而有人提出,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。在元朝末年,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,在中秋季节,把写有“杀鞑子、灭元朝;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”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。到了八月十五日晚,家家户户齐动手,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。后来,每逢中秋节,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。

32、至明清时,已和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其中一个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
33、这中秋的来历真是五花八门的,不了解到底何者说法才是正确的,反正我是糊涂了

34、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,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,也是慢慢进步形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季祭日,秋季祭月的礼制,早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词的记载。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,在中秋时节,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,观赏祭拜,寄托情怀,这种风俗就这样传到民间,形成壹个传统的活动主题,一直到了唐代,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大众重视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,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和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其中一个。

35、中秋节的传说是特别丰盛的,嫦娥奔月,吴刚伐桂,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。

36、回答者: QQ酥糖-试用期一级 9-12 20:28

37、相传,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,晒得庄稼枯死,民不聊生,壹个名叫后羿的英雄,力大无穷,他同情受苦的百姓,登上昆仑山顶,运足神力,拉开神弓,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,并严令最后壹个太阳按时起落,为民造福。

38、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,后羿娶了个秀丽美德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后羿除传艺狩猎外,终日和妻子在一起,大众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。

39、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,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。

40、一天,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,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,便给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。服下此药,能即刻升天成仙。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。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,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,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。

41、三天后,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,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,留了下来。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,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了解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,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,转身打开百宝匣,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药,身子立时飘离地面、冲出窗口,给天上飞去。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,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

42、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。后羿既惊又怒,抽剑去杀恶徒,蓬蒙早逃走了,后羿气得捶胸顿足,悲痛欲绝,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,这时他惊奇地发现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,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。他拼命朝月亮追去,可是他追三步,月亮退三步,他退三步,月亮进三步,无论如何也追差点跟前。

43、后羿无计可施,又思念妻子,只好派人到嫦娥关注着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。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,给美德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

44、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

45、回答者: JOE1412-初入江湖二级 9-12 21:40

46、中国地缘广大,人口众多,风俗各异,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,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

47、在福建浦城,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,以求长寿。在建宁,中秋夜以挂灯为给月宫求子的吉兆。上杭县人过中秋,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。龙岩人吃月饼时,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、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,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了解。这个风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。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。

48、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风俗,主要是少妇和小孩,有“男不圆月,女不祭灶”的俗谚。晚上,皓月初升,少妇们便在院子里、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。银烛高燃,香烟缭绕,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。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性,潮汕有俗谚:“河溪对嘴,芋仔食到”。八月间,正是芋的收成时节,农民都习性以芋头来祭拜祖先。这固然和农事有关,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:1279年,蒙古贵族灭了南宋,建立元朝,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。马发据守潮州抗元,城破后,百姓惨遭屠杀。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,后人就取芋头和“胡头”谐音,且形似人头,以此来祭奠祖先,历代相传,到现在犹存。

49、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。塔高1—3公尺不等,多用碎瓦片砌成,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,约占塔高的1/4,接着再用瓦片叠砌而成,顶端留壹个塔口,供投放燃料用。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,燃料有木、竹、谷壳等,火旺时泼松香粉,引焰助威,极为壮观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,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,不及的或在燃烧经过倒塌的则负,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、奖金或奖品。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,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,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。

50、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风俗也是多种多样。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,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。“桂花鸭”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,肥而不腻,味美可口。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,浇以桂浆,美不待言。“桂浆”,起名自屈原《楚辞·少司命》“援北方闭兮酌桂浆”。桂浆,一名糖桂花,中秋前后采摘,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。江南少妇手巧,把诗中的咏物,变为桌上佳肴。南京人合家赏月称“庆团圆”,团坐聚饮叫“圆月”,出游街市称“走月”。

51、明初南京有望月楼、玩月桥,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,皆供人赏月,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。大众在明月高悬时,结伴同登望月楼、游玩月桥,以共睹玉兔为乐。“玩月桥”在夫子庙秦淮河南,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,这夜,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,追忆牛渚玩月,对月赋诗,故称此桥为玩月桥。明亡后,渐渐衰落,后人有诗去:“风流南曲已烟销,剩得西风长板桥,却忆玉人桥上坐,月明相对教吹箫”。长板桥,即原先的玩月桥。南京夫子庙已从头修葺,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,疏浚河道,待到中秋佳节时,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。

52、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。香斗四周糊有纱绢,绘有月宫中的景色。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,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。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。

53、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,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。待瓦罐烧红后,再放醋进去。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。新城县过中秋时,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,直至八月十七日止。

54、安徽省婺源中秋节,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。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,又置一桌于塔前,陈设各种敬“塔神”的器具。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。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。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,浸湿后再拿起来给石上打击,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。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,身上插有香柱。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,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。

55、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,还要打粑、杀鸭子、吃麻饼、蜜饼等。有的地方也点桔灯,悬于门口,以示庆祝。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,沿街舞动,叫做“舞流星香球”。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、扮演杂剧、声乐、文物,称为“看会”。

56、在北方,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,称为“青苗社”。诸城、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,也得上坟祭祖。冠县、莱阳、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。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“麦箭”。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。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,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。

57、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“小元旦”,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。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,若中秋节下雨,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。

58、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,女子安排佳宴。不论贫富,必食西瓜。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,讨赏钱。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,午饭多于校内聚餐。

59、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中秋风俗。除了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外,还有香港的舞火龙、安徽的堆宝塔、广州的树中秋、晋江的烧塔仔、苏州石湖看串月、傣族的拜月、苗族的跳月、侗族的偷月亮菜、高山族的托球舞等。